Mar. 27th
Thursday
2014 AD
【中國天文故事】
- 帝車不見,古所無者,北斗軼事
- 南斗注生,北斗注死,生死簿上找不到咱怎米辦?
- 御星火正-閼伯(下期故事,敬請期待!)
帝車不見,古所無者,北斗軼事
帝車與北斗七星示意圖,圖片出處
帝車是北天最重要的星群之一,不過它有另一個更普遍的名字-「北斗」,北斗七星屬上宮紫微垣,在紫微右垣外,象徵者國家七政也代表著帝王的馬車,即帝車,北斗星的拱極周年運動,使北斗七星很適合用來判定季節,也象徵天帝乘車於四野一周。
《史記.天官書》記載:「北斗七星,所謂“旋、璣、玉衡以齊七政”。杓攜龍角,衡殷南斗,魁枕參首。用昏建者杓;杓,自華以西南。夜半建者衡;衡,殷中州河、濟之閒。平旦建者魁;魁,海岱以東北也。鬥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鄉。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係於鬥。」
談談北斗最有趣的故事應是《明皇雜錄.補遺》卷中,一行以帝車消失之事,解救恩人王姥姥的兒子。
話說唐玄宗年間有位著名的天文學家,高僧一行,俗名為張遂,一行年幼時家境貧苦,恰好鄰居有為王姥姥,家裡甚為殷富,得知一行的事,不惜金帛,經常救濟一行,時日下來約數十萬,一行感念王姥姥的善行,時常想著報答王姥姥。
直至開元年間,一行受到唐玄宗的敬遇,言無不可。
未料,王姥姥的兒子犯了殺人罪,不久將入獄,王姥姥便向一行求救。
一行說:「姥要金帛,當十倍酬也。君上執法,難以情求,如何?」
王姥姥戟手大罵說:「何用識此僧!」一行向她謝罪後,就再也不管此事。
當然,不能報答恩人的苦痛,最後令一行想出一妙計,在渾元寺(咱目前考證不到這座廟宇今日是否存在)中有數百名工役,於是吩咐空出一間房子,將一個大甕置於中央,暗中挑選常住這間房子的兩個僕人,給他們個布囊,對他們說道:「某坊某角有廢園,汝向中潛伺。從午至昏,當有物入來,其數七者,可盡掩之。失一則杖汝。」
兩個僕人聽聞就動工了,到了酉時,果然有一群豬進了這處廢棄的園子,兩人一見就立馬將七隻豬仔捕獲。
一行得知非常高興,命令將豬仔放入甕中,將木蓋蓋上,用六一泥(道家煉丹用以封爐的一種泥。)封住,在用筆題上數十個紅色的梵字,寺中的弟子們都不知道一行在做什麼。
一大早,宮中的使者來到一行住處急著叩門,將一行召至便殿,唐玄宗一見一行便問說:「太史奏昨夜北斗不見,是何祥也師有以禳之乎?」
一行答道:「後魏時失熒惑,至今帝車不見,古所無者,天將大警於陛下也。夫匹夫匹婦不得其所,則殞霜赤旱。盛德所感,乃能退舍。感之切者,其在葬枯出系乎!釋門以嗔心壞一切喜,慈心降一切魔。如臣曲見,莫若大赦天下。」
唐玄宗採納了一行的建議。
過了一晚,太史上奏北斗一星已經可見,七日後北斗七星全部再次出現。
真是夠唬爛的...
帝車與北斗七星示意圖,北京地鐵建國門站的壁畫,圖片出處
南斗注生,北斗注死,生死簿上找不到咱怎米辦?
星座有星座故事,當然我國的星宿也有一些故事,說說我們的斗宿,這個星宿位列二十八宿中,北方玄武七宿之首,斗六星相當於今日人馬座(射手座)的上半身,一般稱作南斗六星。
據干寶的《搜神記》記載,三國時代有一號人物叫做管輅,算是我國古代著名卜筮大家,常說天機不可洩露,但管輅好死不死就是個喜歡透露天機低。
有一日,管輅出郊閒行,看見一個少年在田中耕活,管輅站在道傍,觀察良久,於是問說:「少年高姓,貴庚。」
這個少年很隨意的回答:「姓趙,名顏,年十九歲矣敢問先生為誰?」
管輅曰:「吾管輅也,吾見汝眉間有死氣,三日內必死,汝貌美,可惜無壽。」
趙顏回到家,急忙告知其父,趙父聽聞之,立馬趕上管輅,哭著orz對上管輅說:「請歸救吾子!」
管輅見此回答:「此乃天命也,安可禳乎。」
趙父請求說:「老夫止有此子,望乞垂救。」
趙顏見到老父親也哀聲哭求,管輅見到這對父子情切,於是與趙顏說:「汝可備淨酒一瓶,鹿脯一塊,來日繼往南山之中,大樹之下,看磐石上有二人弈棋。一人向南坐,穿白袍,其貌甚惡;一人向北坐,穿紅袍,其貌甚美。汝可乘其弈興濃時,將酒及鹿脯跑進之。待其飲食畢,汝乃哭拜求壽,必得益算矣。但切勿言是吾所教。」
於是趙父子二人便留管輅在家。
次日,趙顏便攜酒脯杯盤進入南山之中,約行五六里,果真有二個人在大松樹下的磐石上下著棋,完全無視趙顏的接近。
趙顏於是跪著為二人擺上了酒與鹿肉,但這二人仍專注於著棋上,不覺地飲乾了酒,吃完鹿肉。
趙顏見酒肉已盡,便哭倒跪拜於地,希望能求壽,二人這才發現趙顏的存在。
穿紅袍的人對趙顏說:「此必管子之言也。」
於是對穿白袍的人說:「吾二人既受其私,必須憐之。」
穿白袍的人聽了,從身邊取出生死簿查看,對趙顏說:「汝今年十九,當死,吾今於十字上添一九字,汝壽可至九十九。回見管輅,教再休洩漏天機;不然,必致天譴。」
穿紅袍的人拿出筆在簿冊上添加了九字後,一陣香氣飄然而過,二人化作二隻白鶴,沖天而去。
趙顏回家後問管輅,管輅說:「穿紅者,南斗也;穿白者,北斗也。」
趙顏疑問的說:「吾聞北斗九星,何止一人?」
管輅回答:「散而為九,合而為一也,北斗注死,南斗注生。今已添注壽算,子復何憂?」
於是趙父子二人感謝管輅相救。自此之後,管輅唯恐洩露天機,不再輕易輕為人卜筮。
所以說啊!夏夜蟬鳴時,多看看南斗,年延益壽,但中小學課本總是教人看北斗,多看了折壽呀...
註:在《搜神記》中,主角名為顏超,汪紹楹先生在校注《搜神記》時,考證為「趙顏」倒置且誤改而訛。《敦煌變文》作「趙顏子」
御星火正-閼伯
閼伯,相傳為上古高辛氏、陶唐氏時代的人,在《左傳》中為帝嚳時代的名人,另有一位年紀較輕的叫做實沈,兩人關係極差,因此帝堯將其二人分開,閼伯被封於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實沈則為大夏(今山西省南)。
杜甫的《贈衛八處士》中提到的「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正是指此兩號人物。
註:閼,讀作「煙」,當地人讀作「厄」;實沈,沈讀作為節省的「省」
《左傳.襄公九年》:「陶唐氏之火正閼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紀時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
《左傳.昭公元年》:「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閼伯,季曰實沈,居於曠林,不相能也,日尋干戈,以相征討。後帝不臧,遷閼伯於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遷實沈於大夏,主參,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
杜預注:「主祀辰星,辰,大火也」
閼伯在商丘時,擔任火正,掌管民間用火,以觀測大火星為據;而大夏的實沈則觀測參星定時節。
火正,即為火官,此官在後世已無,而閼伯也成為後世的火神。
註:大火星,上古亦稱「大火」、「火星」、「閼伯」、「商星」、「心大星」;今稱有「心宿」、「心宿二」、「大火」。
註:參星,上古亦稱「實沈」、「觜參」、「三星」;今稱「參宿」。
《左傳.襄公九年》:「晉侯問於士弱曰:『吾聞之,宋災,於是乎知有天道,何故?』對曰:古之火正,或食於心,或食於咮,以出內火,是故咮為鶉火,心為大火。」
註:咮,讀作「宙」。咮星,上古亦稱「鶉火」、「柳星」;今稱「柳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