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垣 Zi Wei Yuan(Purple Forbidden Enclosure) 天市垣星圖(伊琉沙友情提示:點擊星官區域可以看介紹捏!!!) 紫微垣,三垣中的中垣,其天區所含星官與星數如下表所列: 星官 星名 正座星 增星 丹元子《步天歌》 37 66 163 無 《儀象考成》 37 66 163 177 《儀象考成續編》 37 66 163 181 伊世同星表 37 66 153 163 伊琉沙版之《占官古今考》 37 66 155 不考 正座星伊琉沙考證遺缺名錄:共計8顆 四輔一、四輔四、大理二、華蓋一、三公一、文昌一、三師二、傳舍三 正座星伊琉沙考證補遺名錄:共計2顆 尚書四、天床四 丹元子《步天歌》 中元北極紫微宮,北極五星在其中,大帝之座第二珠,第三之星庶子居,第一號曰為太子,四為後宮五天樞,左右四星是四輔,天乙太乙當門路。 左樞右樞夾南門,兩面營衛一十五,東藩左樞連上宰,少宰上輔次少輔,上衛少衛次上丞,後門東邊大贊府。 西藩右樞次少尉,上輔少輔四相視,上衛少衛七少丞,以次卻向前門數。 陰德門星兩黃聚,尚書以次其位五,女史柱史各一戶,御女四星五天柱。 大理兩星陰德邊,勾陳尾指北極巔,六甲六星勾陳前,天皇獨在勾陳裡,五帝內座後門間。 華蓋并杠十六星,杠作柄象華蓋形,蓋上連連九個星,名曰傳舍如連丁,垣外左右各六珠,右是內階左天廚,階前八星名八穀,廚下五個天棓宿。 天床六星左樞右,內廚兩星右樞對,文昌斗上半月形,稀疏分明六個星。 文昌之下曰三師,太尊只向三公明,天牢六星太尊邊,太陽之守四勢前。一個宰相太陽側,更有三公向西偏,即是玄戈一星圓,天理四星斗裡暗,輔星近著開陽淡。 北斗之宿七星明,第一主帝名樞精,第二第三璇璣是,第四名權第五衡,開陽搖光六七名,搖光左三天槍明。 星官: 北極 Bei Ji(Northern Pole) 太子 Tai Zi(Crown Prince) 帝 Di(Emperor) 庶子 Shu Zi(Son of Concubine) 後宮 Hou Gong(Imperial Concubine) 天樞 Tian Shu(Celestial Pivot) 四輔 Si Fu(Four Advisors) 勾陳 Gou Zhen(Curved Array) 天皇大帝 Tian Huang Da Di(Great Emperor of Heaven) 天柱 Tian Zhu(Celestial Pillar) 御女 Yu Nv(Maids-in-waiting) 女史 Nv Shi(Female Protocol) 柱史 Zhu Shi(Official of Royal Archives) 尚書 Shang Shu(Royal Secretary) 天床 Tian Chuang(Celestial Bed) 大理 Da Li(Chief Judge) 陰德 Yin De(Hidden Virtue) 六甲 Liu Jia(Six Jia) 五帝內座 Wu Di Nei Zuo(Interior Seats of Five Emperors) 華蓋 Hua Gai(Canopy of the Emperor) 杠 Gang( Canopy Support)附華蓋為一座 紫微左垣 Zi Wei Zuo Yuan(Purple Forbidden Left Wall) 左樞 Zuo Shu(Left Pivot) 上宰 Shang Zhai(First Premier) 少宰 Shao Zhai(Second Premier) 上弻 Shang Bi(First Minister) 少弼 Shao Bi(Second Minister) 上衛 Shang Wei(First Imperial Guard) 少衛 Shao Wei(Second Imperial Guard) 少丞 Shao Cheng(Second Prime Minister) 紫微右垣 Zi Wei You Yuan(Purple Forbidden Right Wall) 右樞 You Shu(Right Pivot) 少尉 Shao Wei(Second Chief Judge) 上輔 Shang Fu(First Minister) 少輔 Shao Fu(Second Minister) 上衛 Shang Wei(First Imperial Guard) 少衛 Shao Wei(Second Imperial Guard) 上丞 Shang Cheng(First Prime Minister) 天一 Tian Yi(Celestial Great One) 太一 Tai Yi(Frist Great One) 內廚 Nei Chu(Inner Kitchen) 北斗 Bei Dou(Northern Dipper) 樞 Shu(Celestial Pivot) 璇 Xuan(Celestial Rotating Jade) 璣 Ji(Celestial Shining Pearl) 權 Quan(Celestial Balance) 玉衡 Yu Heng(Jade Sighting-tube) 開陽 Kai Yang(Opener of Heat) 搖光 Yao Guang(Twinkling Brilliance) 輔 Fu(Assistant)附北斗為一座 天槍 Tian Qiang(Celestial Spear) 玄戈 Xuan Ge(Sombre Lance) 三公 San Gong(Three Excellencies) 相 Xiang(Prime Minister) 天理 Tian Li(Judge for Nobility) 太陽守 Tai Yang Shou(Guard of the Sun) 太尊 Tai Zun(Royals) 天牢 Tian Lao(Celestial Prison) 勢 Shi(Eunuch) 文昌 Wen Chang(Administrative Centre) 內階 Nei Jie(Inner Steps) 三師 San Shi(Three Top Instructors) 八榖 Ba Gu(Eight Kinds of Crops) 傳舍 Chuan She(Guest House) 天廚 Tian Chu(Celestial Kitchen) 天棓 Tian Bang(Celestial Flail) 北極(每日星官-2013-05-30) 北極星官位於今日小熊座中,其主星太子與帝星恰為小熊座前身,順著太子、帝、庶子的弧線尋找即可搜尋到完整的星官,此星官之所以名為北極是因為大約在公元前五百年左右,天北極正位在此方向上,因此當時的北極星正是帝星,在《論語》的為政篇即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指的正是北極這個星官,有趣的是北極的第五顆星,天樞,與大家熟知的北斗七星第一顆星北斗一同名,而北斗一也常僅以「樞」稱之,而北極五的天樞星約在公元五世紀就被作為北極星,別稱「紐星」。 星名:北極五星(又曰北辰、天樞) 文獻記載: 《爾雅‧釋天》:北極謂之北辰。 (註)北極,天之中,以正四時。(疏)極中也,辰時也。居天之中,人望之在北,因名北極。斗杓所建,以正四時。故云北辰。《論語》云:為政以德,譬如北辰是也。 按《星經》闕。 按《史記‧天官書》: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屬。 (注)索隱曰:姚氏案《春秋‧元命苞》云:宮之為言宣也。宮氣立精為神垣。又《文耀鉤》曰:中宮,大帝其精,北極星含元出,氣流精生,一也。《爾雅》云:北極謂之北辰。又《春秋合誠圖》云:北辰,其星五在紫微中。楊泉《物理論》云:北極,天之中,陽氣之北極也。極南為太陽,極北為太陰。日月五星行太陰則無光,行太陽則能照。故為昏明寒暑之限極也。又《春秋合誠圖》云:紫微,大帝室。太一之精也。正義曰:泰一,天帝之別名也。劉伯莊云:泰一,天神之最尊貴者也。三公三星在北斗杓東,又三公三星在北斗魁西,並為大尉司徒司空之象。主變出陰陽,主佐機務。(按《晉書》以大星為帝,旁三星為太子、庶子、后妃,外此別有太乙三公諸星,而太史公若合為一矣。注之所引皆《晉書》之太一三公,非北極相連之五星也。竊以史遷家世星官,而所載若此,豈非星學各受師說,不妨疑則傳疑歟。紫極中宮,象之尊貴,所傳異辭既難定論,其他米鹽凌雜,知未可膠柱鼓瑟矣)。 按《漢書‧天文志》同。 按《晉書‧天文志》:北極五星,鉤陳六星,皆在紫宮中。北極北辰,最尊者也。其紐星,天之樞也。天運無窮,三光迭耀,而極星不移,故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第一星主月,太子也。第二星主日,帝王也,亦太乙之座謂,最赤明者也。第三星主五星,庶子也。 按《隋書‧天文志》:北極,辰也,其紐星天之樞也。賈逵、張衡、蔡邕、王蕃、陸績皆以北極紐星為樞,是不動處也。祖暅以儀準候不動,處在紐星之末,猶一度有餘。(按《隋志》與《晉志》所載正同,唯多此數語,其餘不復重錄。後倣此) 按《宋史‧天文志》:北極五星,在紫微宮中。北辰最尊者也。其紐星為天樞,天運無窮,三光迭耀,而極星不移,故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樞星在天心,四方去極各九十一度,賈逵、張衡、蔡邕、王蕃、陸績皆以北極紐星為樞,是不動處,在紐星之末,猶一度有餘。今清臺則去極四度半,第一星主月,太子也。二星主日,帝王也,亦太乙之坐謂,最赤明者也。第三星主五行,庶子也。乾永新《星書》曰:第三星主五行,第四星主諸王,第五星為後宮,閎云北極五星,初一曰帝,次二曰后。次三曰妃,次四曰太子,次五曰庶子。四曰太子者,最赤明者也。後四星勾曲以抱之者,帝星也,太公望以為北辰,以為耀魄,寶以為帝極者是也。或以勾陳口中一星為耀魄,寶非是。 按《觀象玩占》:北極五星,在紫微宮中,一曰天樞,一曰北辰,天之最尊星也。其紐星,天之樞也。天運無窮,三光迭耀,而極星不移。故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其第一星主月,太子也。第二星主日,帝王也。亦為太乙之座,為最明而赤者也。第三星主五行,庶子,第四星后宮也。第五星天樞也。張衡云:二星並為後宮,北極主出度。 按《曆學會通》:紫微,北辰也。眾星拱之,天運無窮。三光迭耀,而極星不移。第一星主月,太子。第二星最明者,天皇大帝。北辰之正位。第三星主五行,庶子。第四星主日,第五星不動者,天之柱,為天心也。 按《管窺輯要》:北極第四星為后主。第五星為天樞。張衡云:五星并為后宮謂。第四第五之二星,自唐以來,曆家以儀象考測,南北極之正,實去極星之北一度半,蓋中原地勢之度數也。宋仁宗皇祐中,以銅儀管候天不動處,猶在樞星之末一度餘。《朱文公語錄》曰:向來人說北極便是北辰,皆只說北極不動,至本朝人方去推得是北極只在北辰邊頭,而極星依舊動。沈括云:天中不動,遠極星三度有餘。祖暅謂極星去天中猶一度有餘,其考究尚為未審。候天者,六千里差十五度,常以天中為北,蓋以極星常居天中也。謂天常北傾,可也。謂極星偏西則不然。北極不於坎乾而於艮丑,以艮東北,萬物之所以成終,而成始也。紐星為第一,而志反以為第五,不以紐星為帝,而以從極之赤明者為帝,此當辨。鉤陳口中一星,即大帝之座,不當遂指為天皇大帝。然則北極五星之辨如何。聞之師云:天樞紐星在四輔中者,是謂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寶此是也。故初一曰帝,次二曰后,次四曰太子,乃其赤明者也。次五曰庶子,更詳之。凡帝星兒處最多,蓋中垣紫微,天子之大內也。帝常居焉。上垣太微,天子之正朝也。帝常聽政則居焉。下垣天市,天子畿內之市也。每一歲,帝一臨焉。凡建國中為王宮,前朝而後市,蓋取諸三垣也。大角為天王之座,春王正月,新政居焉。心之大星為天皇正位,蓋人者,天地之心而天子也。人之主,故以為名也。北斗第一星為天子之象,言其臨御之柄也。其天皇,天乙、太乙,言帝之神也,北極言帝之德也。一說北極非北辰,蓋無星不動處為辰。就此空處,經星隨天左轉,日月與金木水火土五緯右轉,有似環向而歸,即北極一星亦是就近環繞者。 正座星:5顆 北極一,太子,γ UMi 北極二,帝,β UMi 北極三,庶子,5 UMi 北極四,後宮,4 UMi 北極五,天樞,HIP 62572,鹿豹座,紐星 增星:2顆 庶子增一,已迭失,小熊座 庶子增二,3 UMi 庶子增三,HIP 73808,小熊座 後宮增一,《欽定儀象考成·恆星總記》所載,但所附星表未載,故僅有其名而無其星 《開元占經》卷六十七:石氏中官 北極鉤陳占六十 石氏曰:「北極五星,鉤陳六星,皆在紫微宮中。」 (鉤陳六星,入東壁八度太,去極十一度半,在黃道內八十四度。) 《黃帝占》曰:「北極者,一名天極;一名北辰。 (《論語》曰:譬如北辰,眾星拱。共謂北極也。) 紫宮,天聖主也,三公也;在北斗前。」 (北極紐星,天之樞也,天運無輟,而旋星不移也。) 《黃帝占》曰:「天樞,天一坐也。」吳龔《天官星占》曰:「北辰者,一名天一,名西秋。」《春秋緯》曰:「北極星,其一明大者,太一之光,含元氣,以斗布賞開,命元節序神明,流精生一,以立黃帝。」《春秋緯》曰:「道起於元一為貴,故太一為北極天帝位。」司馬遷《天官書》曰:「天極星,其一星,太一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屬。」《廣雅》曰:「北辰回曜魄。」《黃帝占》曰:「北極,太一之座也;第一星,主月,太子也;謂第一星者,最赤明者也。」《黃帝占》曰:「極星盛,人君吉昌;不明,人君耗。」《禮緯》曰:「天子正珪瑁,則北辰列齊。」《春秋緯》曰:「北極,主出度。」又占曰:「極星亡,期八年,中國無君王,天下大亂。」《春秋緯運斗樞》曰:「王者承度、行義、郊天、事神不敬,廢禮,文不從經圖,則樞星不明。」《孝經緯》曰:「德至天,則斗星極明,甘露下。」石氏曰:「北極星明大,數動搖,主好出遊;色青,微滅,皆凶。」《荊州占》曰:「北極出斗,去地三丈,大星獨居,無位出,天下大亂,易姓,人相食。」又占曰:「北極中央星不明,去疏,主不用事;左星不明,太子有憂;右星不明,庶子有憂。」《荊州占》曰:「天樞,大端指心,小端指參。故用兵者順行偕天樞;則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蒼龍,白虎,朱雀七星,玄武虛危。」 《春秋緯》曰:「上精為鉤陳者,鉤陳也,害土,立萬物度數;以(闕)陳。」《樂什圖》曰:「鉤陳,後宮也。」《合誠圖》曰:「鉤陳,大帝之正妃也;大帝之常居也。」巫咸曰:「鉤陳,天子護陳將軍,水宮也。」郗萌曰:「鉤陳者,後宮也。」司馬遷《天官書》曰:「後勾四星;末大星,正妃;余三星,後宮之屬。」《荊州占》曰:「鉤陳,天子大司馬。」又占曰:「鉤陳者,黃龍之位也。」《荊州占》曰:「鉤陳四守,太一之所妃也。」《黃帝占》曰:「鉤陳四守,星盛,人君吉昌;不明盛,人君耗。」石氏曰:「鉤陳星,欲其光明耀美,天子左右強;若細色黑,左右弱。」郗萌曰:「鉤陳星盛,天子之輔強;小微,即輔弱。又占曰:「鉤陳星去,不見,女主惡之。」《荊州占》曰:「主不用諫,佞人在位,則鉤陳星不明。」《石氏占》曰:「北極五星最為尊,鉤陳大星配輔臣。」 四輔(每日星官-2013-05-20) 四輔今只得考其二星,且均很暗淡不易辨認。 星名:四輔(一名四弻) 文獻記載: 按《星經》:四輔四星,抱北極樞星,主君臣禮儀,主政萬機,輔弼佐理萬邦之象,輔佐北辰,而出入授政也。 按《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俱不載。 按《晉書‧天文志》:抱北極四星曰四輔。所以輔佐北極而出度授政也。 按《隋書‧天文志》同。 按《宋史‧天文志》:四輔四星,又名四弼。在極星側,是曰帝之四鄰。所以輔佐北極而授政也。去極星各四度,一名中斗,或以為後宮,非是。 按《觀象玩占》:四輔四星,抱北極之樞,所以輔佐北極,而出度授政。張衡曰四輔,為輔臣之位。主贊萬機。 按《管窺輯要》:四輔四黑星,各去極四度,抱極樞。 正座星:2顆 四輔一,已迭失,小熊座 四輔二,HIP 51384,鹿豹座 四輔三,HIP 51502,鹿豹座 四輔四,已迭失,鹿豹座 增星:1顆 四輔增一,HIP 47193,天龍座 《開元占經》卷六十九:甘氏中官占五 四輔星占二 甘氏曰:「輔四星,抱北極樞。」郗萌曰:「四輔去,君臣失禮,輔臣有誅者。」《甘氏贊》曰:「四輔機權,北權樞也。」 勾陳(每日星官-2013-05-31) 勾陳,「陳」一字讀作zhèn(ㄓㄣˋ),前四星組成小熊座的長尾巴,其中勾陳一即為今日常說的北極星。 星名:鉤陳(一曰妃星、勾陳) 文獻記載: 按《星經》:鉤陳六星在五帝下,為後宮大帝正妃,又主天子六軍將軍,又主三公。 按《史記‧天官書》:中宮後,句四星末,大星正妃,餘三星,後宮之屬也。 (注)索隱曰:句,曲也,援神契云:辰極橫后妃,四星端,大妃光明。又按《星經》:以後句四星名為四輔,其句陳六星為六宮,亦主六軍,與此不同也。(按《句陳六星史遷》所載,略其二小星非以四輔為句陳也) 按《漢書‧天文志》同。 按《博雅》:妃星謂之天堂。 按《晉書‧天文志》:鉤陳六星,在紫宮中,後宮也。大帝之正妃也,大帝之帝居也。 按《隋書‧天文志》同。 按《宋史‧天文志》:勾陳六星,在紫宮中,五帝之後宮也。大帝之正妃也。大帝之帝居也。《樂緯》曰:主後宮,巫咸曰:主天子護軍。荊州占,主大司馬,或曰主六軍將軍。或曰主三公三師。為萬物之母。六星比陳象,六宮之化其端。大星曰元妃。餘星乘之曰庶妾。在北極配六輔。 (注)甘氏曰:鉤陳在辰極左,是為鉤陳衛六宮將軍。或以為後宮,非是。勾陳口中一星為陽德,天皇大帝內座,或即以為天皇大帝,非是。 按《觀象玩占》:鉤陳六星,在紫微宮中之下,大帝之所居也。巫咸曰:鉤陳者,天子護衛將軍水官也。六星為六軍,一曰鉤陳,為法宮,天子之正妃。故為萬國之母。而象六宮之位,其端大星為元妃。餘星乘之為庶妾。《荊州占》曰:鉤陳,天子之司馬也。主三公三師。 按《曆學會通》:勾陳主後宮,天帝正妃,萬物之母。則六宮也。明大者曰正妃。又曰太后,女主。餘者妃妾。 按《管窺輯要》:勾陳六星屬土象坤,故其數六。天子親軍護於前,將軍之象也。主六軍大司馬,巫咸曰:主天子護軍。即不當以為後宮,又不當以為正妃矣。《隋志》誤耳。勾陳六星,在華蓋下,乃上帝之後宮也。三宮九嬪,侍櫛於此。又云六星土象坤,數六也。班固曰:周以勾陳之位,蓋土居五行中,而四時之氣備。勾陳居龍龜虎鶉中,而四方毛羽鱗甲之蟲無不統。所以為中宮之衛,距大星去極六度半。入壁六度。 正座星:6顆 勾陳一,α UMi 勾陳二,δ UMi 勾陳三,ε UMi 勾陳四,ζ UMi 勾陳五,HIP 5372(2 UMI),仙王座 勾陳六,HIP 113116,仙王座 增星:9顆 勾陳增一,HIP 112519,仙王座 勾陳增二,HIP 5746,仙王座 勾陳增三,已迭失,仙王座 勾陳增四,HIP 37391,仙王座 勾陳增五,λ UMi 勾陳增六,24 UMi 勾陳增七,θ UMi 勾陳增八,19 UMI 勾陳增九,η UMi 勾陳增十,20 UMi 《開元占經》卷六十七:石氏中官 北極鉤陳占六十 石氏曰:「北極五星,鉤陳六星,皆在紫微宮中。」 (鉤陳六星,入東壁八度太,去極十一度半,在黃道內八十四度。) 《黃帝占》曰:「北極者,一名天極;一名北辰。 (《論語》曰:譬如北辰,眾星拱。共謂北極也。) 紫宮,天聖主也,三公也;在北斗前。」 (北極紐星,天之樞也,天運無輟,而旋星不移也。) 《黃帝占》曰:「天樞,天一坐也。」吳龔《天官星占》曰:「北辰者,一名天一,名西秋。」《春秋緯》曰:「北極星,其一明大者,太一之光,含元氣,以斗布賞開,命元節序神明,流精生一,以立黃帝。」《春秋緯》曰:「道起於元一為貴,故太一為北極天帝位。」司馬遷《天官書》曰:「天極星,其一星,太一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屬。」《廣雅》曰:「北辰回曜魄。」《黃帝占》曰:「北極,太一之座也;第一星,主月,太子也;謂第一星者,最赤明者也。」《黃帝占》曰:「極星盛,人君吉昌;不明,人君耗。」《禮緯》曰:「天子正珪瑁,則北辰列齊。」《春秋緯》曰:「北極,主出度。」又占曰:「極星亡,期八年,中國無君王,天下大亂。」《春秋緯運斗樞》曰:「王者承度、行義、郊天、事神不敬,廢禮,文不從經圖,則樞星不明。」《孝經緯》曰:「德至天,則斗星極明,甘露下。」石氏曰:「北極星明大,數動搖,主好出遊;色青,微滅,皆凶。」《荊州占》曰:「北極出斗,去地三丈,大星獨居,無位出,天下大亂,易姓,人相食。」又占曰:「北極中央星不明,去疏,主不用事;左星不明,太子有憂;右星不明,庶子有憂。」《荊州占》曰:「天樞,大端指心,小端指參。故用兵者順行偕天樞;則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蒼龍,白虎,朱雀七星,玄武虛危。」 《春秋緯》曰:「上精為鉤陳者,鉤陳也,害土,立萬物度數;以(闕)陳。」《樂什圖》曰:「鉤陳,後宮也。」《合誠圖》曰:「鉤陳,大帝之正妃也;大帝之常居也。」巫咸曰:「鉤陳,天子護陳將軍,水宮也。」郗萌曰:「鉤陳者,後宮也。」司馬遷《天官書》曰:「後勾四星;末大星,正妃;余三星,後宮之屬。」《荊州占》曰:「鉤陳,天子大司馬。」又占曰:「鉤陳者,黃龍之位也。」《荊州占》曰:「鉤陳四守,太一之所妃也。」《黃帝占》曰:「鉤陳四守,星盛,人君吉昌;不明盛,人君耗。」石氏曰:「鉤陳星,欲其光明耀美,天子左右強;若細色黑,左右弱。」郗萌曰:「鉤陳星盛,天子之輔強;小微,即輔弱。又占曰:「鉤陳星去,不見,女主惡之。」《荊州占》曰:「主不用諫,佞人在位,則鉤陳星不明。」《石氏占》曰:「北極五星最為尊,鉤陳大星配輔臣。」 天皇大帝(2014年第一季工程第一期) 星名:天皇大帝 文獻記載: 按《星經》:天皇大帝一星,在鉤陳中央也,不記數,皆是一星。在五帝前坐,萬神輔錄圖也。其神曰耀魄,寶主御群靈也。 按《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俱不載。 按《晉書‧天文志》:鉤陳口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寶主御群靈,執萬神圖。 按《隋書‧天文志》同。 按《宋史‧天文志》:天皇大帝一星,在鉤陳口中,其神曰耀魄,寶主御群靈,執萬神圖,大人之象也。 按《觀象玩占》:天皇大帝一星,在鉤陳口中,其神曰耀魄,寶主出命符以授天子,主五禮,御群靈,秉萬機,握神圖,其星常隱隱不明。 按《曆學會通》:天皇大帝一星,黑色,銘陳口中稍微者是。其神曰耀魄,寶主御天下群靈,河洛之命,皆稟焉。 按《管窺輯要》:此星為大帝之座,不遂指為天皇大帝。其星隱而不見,王者聰明上睿智,而不敢用其聰明。故冕旒蔽目,黈纊蔽耳,去極八度半,入室一十一度,在鉤陳口。 正座星:1顆 天皇大帝,HIP 109693,仙王座 天柱 星名: 文獻記載: 按《星經》:天柱五星,在紫微宮內,近東垣,主建教等二十四氣也。 按《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俱不載。 按《晉書‧天文志》:東垣下五星曰天柱,建政教,懸圖法。 按《隋書‧天文志》:天柱,建政教,懸圖法之所也。常以朔朢日懸禁令於天柱,以示百司。周禮以正歲之月,懸法象,魏之類也。 按《宋史‧天文志》:天柱五星,在東垣下,一云在五帝左稍前,主建政教。一曰法五行,主晦朔晝夜之職。 按《觀象玩占》:天柱五星,在紫微宮中,華杠左旁,近東垣北隅,主建政教法禁,又主晦朔晝夜之職。周禮以正歲之月,示法象,魏其象也。 按《曆學會通》:天柱建政教,常以朔朢日懸禁令於天柱,以示百司。 按《管窺輯要》:天柱五黑星距西南去極一十三度,入危初度,在華蓋左旁,法五行,主晦朔晝夜,以知天之次序,馮相氏會天位敘四時也。測度在內之事,故中宮天柱,主推步。 正座星:5顆 天柱一,76 Dra 天柱二,HIP 104105(77 Dra),仙王座 天柱三,69 Dra 天柱四,59 Dra 天柱五,40 Dra 增星:5顆 天柱增一,與天柱四同 天柱增二,κ Cep 天柱增三,74 Dra 天柱增四,75 Dra 天柱增五,41 Dra 天柱增六,35 Dra 御女 星名:御女 文獻記載: 按《星經》:御女四星,在鉤陳北,主天子八十一御女妃也。 按《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俱不載。 按《晉書‧天文志》:鉤陳北四星,曰御女宮。八十一御妻之象也。 按《隋書‧天文志》同。 按《宋史天文志》:御女四星在大帝北,一云在勾陳腹,一云在帝座東北,御妻之象也。 按《觀象玩占》:御女四星,在紫微宮內,鉤陳之北。八十一御妻之象也。一曰御女宮,主儀禮、侍衛、宴寢。 按《管窺輯要》:御女四黃星,距南去極一十三度半,入牛一度,在勾陳北,御妻之象。 正座星:4顆 御女一,τ Dra 御女二,50 Dra 御女三,29 Dra 御女四,χ Dra 增星:0顆 御女增一,已迭失 女史 星名:女史 文獻記載: 按《星經》:女史一星,在柱下。《史北掌記》:禁中傳漏動靜,主時要事也。 按《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俱不載。 按《晉書‧天文志》:柱史北一星曰女史。婦人之微者。主傳漏,故漢有侍史。 按《隋書》、《宋史》天文志俱同。 按《觀象玩占》:女史一星在柱史北,婦官之微者。主傳漏記,漢時有侍史,是其象也。張衡曰婦官,主記宮禁動靜之事。 正座星:1顆 女史,34 Dra 增星:1顆 女史增一,ψ Dra 柱史 星名:柱下史(一曰柱史) 文獻記載: 按《星經》:柱下史在北辰東,主左右史,記過事也。 按《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俱不載。 按《晉書‧天文志》:極東一星曰柱下史。主記過。左右史此之象也。 按《隋書‧天文志》同。 按《宋史‧天文志》:柱史一星,在北極東,主記過,左右史之象。一云在天柱前,司上帝之言動。 按《觀象玩占》:柱史一星在北極東,近尚書。主左右,紀君之過。古有左右史,此其象也。一曰圖書之所藏也。 正座星:1顆 柱史,φ Dra 增星:2顆 柱史增一,38 Dra 柱史增二,37 Dra 尚書 星名:尚書 文獻記載: 按《星經》:五尚書在東南維,主納言。夙夜諮謀事也。 按《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俱不載。 按《晉書‧天文志》:門內東南維,五星曰尚書。主納言。夙夜諮謀。龍作納言,此之象也。 按《隋書‧天文志》同。 按《宋史‧天文志》:尚書五星,在紫微東蕃內,大理東北。《晉志》:在東南維,一云在天柱右稍前。主納言,夙夜諮謀,龍作納言之象也。 按《觀象玩占》:尚書五星,在紫微垣內東南維,八座大臣之象。 正座星:5顆 尚書一,f Dra 尚書二,A Dra 尚書三,g Dra 尚書四,HIP 80161(伊琉沙版正座星)(儀象考成所載已迭失,屬天龍座) 尚書五,h Dra 增星:2顆 尚書增一,ω Dra 尚書增二,20 Dra 天床 星名:天床(天牀) 文獻記載: 按《星經》:天床六星在宮門外聽政之前,亦主寢宴會燕息。 按《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俱不載。 按《晉書‧天文志》:門外六星曰天床,主寢舍、解息、燕休。 按《隋書‧天文志》同。 按《宋史‧天文志》:天床六星在紫微垣南門外,主寢舍解息燕休。一曰在二樞之間,備幸之所也。 按《觀象玩占》:天牀六星在紫微閶闔門外,天子寢息燕休之所也。 正座星:6顆 天床一,HIP 69373,小熊座 天床二,HIP 74605,小熊座 天床三,HIP 77277,天龍座 天床四,HIP 79414(伊琉沙版正座星)(儀象考成所載已迭失,屬天龍座) 天床五,RR UMi 天床六,6 UMi 增星:2顆 天床增一,9 UMi 天床增二,11 UMi 大理 星名:大理 文獻記載: 按《星經》:大理二星,在宮門內,主刑獄事也。 按《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俱不載。 按《晉書‧天文志》:宮門左星,內二星曰大理。主平刑斷獄也。 按《隋書‧天文志》同。 按《宋史‧天文志》:大理二星,在宮門左,一云在尚書前,主平刑斷獄。 按《觀象玩占》:大理二星,在紫微宮垣門之左,近陰德。平獄之官也。 正座星:1顆 大理一,HIP 59504,鹿豹座 大理二,已迭失 增星:1顆 大理增一,HIP 60044,鹿豹座 陰德 陰德兩顆星,一為陰德,一為陽德,古今所載與今日不符,陰德在三家星表屬甘德之星,但歷代記載多有衝突,以史記的記載算是最古,但其載與石申星官的天一相同,若相同,晉書之後的記載也較為符合,位在今日尚書之西,但確切位置仍舊不明,因為根據古載與古星圖最近的位置約為今日天床一的位置,但根據後人考證去極度與《儀象考成》所載位置均比天床一更西邊,因此與古載是不符合的,但因古代對與陰德的記載僅有相對位置而無確切座標,只有《儀象考成》可以參考,故今日暫時還是只能依《儀象考成》所載定位。 星名:陰德(或曰天一,附陽德) 文獻記載: 按《星經》:陰德二星,以太陰在尚書西主天下綱紀。陰德遺周給惠賑財之事。 按《史記‧天官書》:紫宮前,列直斗口三星隨北端兌。若見若不,曰陰德,或曰天一。(隨音妥) (注)索隱曰:《文耀鉤》云:陰德為天下綱。宋均以為陰行德者,道常也。正義曰:星經云,陰德二星,在紫微宮內,尚書西,主施德惠者。故贊陰德遺惠周急賑撫。又云:陰德,中宮女主之象。(按陰德二星、天一一星,史遷並舉三星,故云或曰天一) 按《漢書‧天文志》:北作比,端作耑,兌作銳。 按《晉書‧天文志》:尚書西二星曰陰德、陽德。言主周急賑撫。 按《隋書‧天文志》同。 按《宋史‧天文志》:陰德二星,巫咸圖有之。在尚書西,甘氏云陰德外坐,在尚書右。陽德外坐,在陰德右。太陰太陽入垣,翊衛也。天官書則以前列直斗口三星隨比耑銳,若見若不,曰陰德。謂施德不欲人知也。主周急賑撫。 按《觀象玩占》:陰德二星在紫微宮內,尚書之西,主周急賑卹,行德施惠。或曰二星,一曰陰德,一曰陽德,為天綱,主一正經。 按《管窺輯要》:陰德二星,黑距東去極十九度半,入房三度,在尚書西。主施德惠。又為女主之象。在左樞之北,五尚書之西,舊在少尉之左,非也。主施恩赦君德,以仁為主也。又為女主之象。《隋志》:尚書西二星,曰陰德,曰陽德。主周急賑撫。則又分為二座矣非也。《史記》云:前列直斗口三星隨北端銳,若見若否,曰陰德。或曰天乙。更詳之。 正座星:2顆 陰德一,HIP 51808,天龍座 陰德二,HIP 51734,天龍座 增星:0顆 陰德增一,與陰德一同 六甲 六甲在古代作為授農時所用,故六甲為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 星名:六甲 文獻記載: 按《星經》:六甲六星,在華蓋之下,杠星之旁,主分陰陽,而配於節候出入,故在帝座旁,所以布政教而授農時也。 按《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俱不載。 按《晉書‧天文志》:華蓋杠旁六星曰六甲。所以分陰陽而配節候,故在帝旁,所以布政教而授農時也。 按《隋書》《宋史》天文志俱同。 按《管窺輯要》:六甲六黑星,距南去極一十五度,入奎四度,在華蓋杠旁,出則省視,入則審察,宣布政治教化,敬授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之時,分理陰陽造化,紀八節七十二候。 正座星:6顆 六甲一,HIP 32439,鹿豹座 六甲二,HIP 33694,鹿豹座 六甲三,HIP 39538,鹿豹座 六甲四,VZ Cam 六甲五,HIP 23265,鹿豹座 六甲六,HIP 25110,鹿豹座 增星:1顆 六甲增一,HIP 24254,鹿豹座 五帝內座 星名:五帝內座 文獻記載: 按《星經》:五帝內座,在華蓋下,覆帝座也。五帝同座也。 按《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俱不載。 按《晉書‧天文志》:華蓋下五星曰五帝內座,設敘順,帝所居也。 按《隋書》《宋史》天文志俱同。 按《觀象玩占》:五帝內座五星,在紫微宮華蓋下,鉤陳之上,斧扆之象,所以備宸居者。 按《曆學會通》:五帝內座各順方位之色,為五帝之神。 按《管窺輯要》:五帝座五黑星,距中大星,去極一十二度半,入室六度,在華蓋下,為斧扆象。 正座星:5顆 五帝內座一,HIP 14417,仙王座 五帝內座二,47 Cep 五帝內座三,HIP 13055,仙王座 五帝內座四,HIP 15547,仙王座 五帝內座五,HIP 19461,仙王座 增星:2顆 五帝內座增一,與五帝內座二同 五帝內座增二,HIP 5626,仙王座 五帝內座增三,HIP 5947,仙王座 華蓋 星名:華蓋 文獻記載: 按《星經》:華蓋十六星在五帝座上,扛九星為華蓋之柄也。上七星為庶子之官。 按《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俱不載。 按《晉書‧天文志》:大帝上九星曰華蓋,所以覆蔽大帝之座也。蓋下九星曰扛蓋之柄也。 按《隋書‧天文志》:大帝上九星曰華蓋,蓋所以覆蔽大帝之座也。又九星直曰扛。 按《宋史‧天文志》:華蓋七星扛九星如蓋,有柄下垂,以覆大帝之座也。在紫微宮,臨鉤陳之上。 按《觀象玩占》:華蓋七星扛九星共十六星在鉤陳上,所以覆蔽大帝之座,荊州占曰正。上扛蓋者名曰扛星,次蓋大星為母,中央為身,母星下二寸者,妻子也。其下有一小星。 按《曆學會通》:華蓋七星下,九星名扛,即蓋之柄,偃蓋大帝共十六星,狀如傘蓋。 按《管窺輯要》:華蓋十六黑星,其七為蓋,距中大星去極二十六度,入婁四度,其九為扛,蓋之柄。距南第一星去極一十四度半,入婁十一度。在鉤陳上,所以覆蔽大帝之座,主文章。 正座星:6顆 華蓋一,已迭失 華蓋二,40 Cas 華蓋三,HIP 5926,仙后座 華蓋四,31 Cas 華蓋五,φ Cas 華蓋六,43 Cas 華蓋七,ω Cas 杠 附華蓋為一座 星名:杠星 文獻記載:同華蓋 正座星:9顆 杠一,γ Cam 杠二,HIP 14862,仙后座 杠三,49 Cas 杠四,51 Cas 杠五,50 Cas 杠六,54 Cas 杠七,A Cas 杠八,42 Cas 杠九,38 Cas 增星:1顆 杠增一,HIP 12273,仙后座 紫微左垣 星名:紫微垣(又曰紫宫、長垣、天營、旗星) 文獻記載: 按《星經》闕。 按《史記‧天官書》:中宮天極星,環之匡衛。十二星藩臣,皆曰紫宮。 (注)索隱曰:《春秋‧元命苞》曰:紫之言此也,宮之言中也。言天神運動,陰陽開閉,皆在此中也。宋均又以為十二宮中,外位各定,總謂之紫宮也。 按《漢書‧天文志》同。 按《晉書‧天文志》:紫宮垣十五星,其西蕃七,東蕃八,在北斗北一曰紫微,大帝之座也。天子之常居也。主命主度也。一曰長垣,一曰天營,一曰旗星,為蕃衛備蕃臣也。 按《隋書‧天文志》同。 按《宋史‧天文志》:紫微垣東蕃八星,西蕃七星,在北斗北左右環列,翊衛之象也。一曰大帝之坐,天子之常居也。主命主度也。東蕃近閶闔門,第一星為左樞,第二星為上宰,三星曰少宰,四星曰上弼,一曰上輔。五星曰少弼,一曰少輔。六星為上衛,七星為少衛,八星為少丞,或曰上丞。其西蕃近閶闔門第一星為右樞,第二星為少尉,第三星為上輔,第四星為少輔,第五星為上衛,第六星為少衛,第七星為上丞。 石氏云:東西兩蕃,總十六星。西蕃亦八星,一右樞,二上尉,三少尉,四上輔,五少輔,六上衛,七少衛,八少丞。上宰一星,上輔二星,三公也。少宰一星,少輔二星,三孤也。此三公三孤,在朝者也。左右樞上,少丞凝丞輔弼四鄰之謂也。尉二星,衛四星,六軍大副尉四,尉,將軍也。 按《觀象玩占》:紫微宮垣十五星,東西列以衛北極。為蕃屏之臣。東蕃八星,西蕃七星,在北斗之北,太乙之常居。土官也。一曰長垣,一曰天營,一曰旗星,南兩蕃兩星之間,如開閉之象者,謂之閶闔門。 按《管窺輯要》:北極雖名中宮,實居子位,對午方,北辰自下而上,出地凡七十五度,蓋兩極北高南下,天體上下側旋,故以東北為中,初非嵩高之中也。觀天者先定中元所在,然後二十八宿之半出半沒,玩候之昏中,旦中可識矣。東蕃近門第一星曰左樞,亦曰左驂。去極二十七度半。入房一度。第二星曰上宰,去極二十八度,入尾一度。第三星曰少宰,去極二十六度,入尾四度。第四星曰上弼,去極二十四度,入箕三度。第五星曰少弼,去極一十六度,入斗十二度。第六星曰上衛,去極一十五度,入女七度半。第七星曰少衛,去極一十六度,入奎四度。第八星曰少丞,去極。(闕)西蕃近門一星曰右樞。亦曰右驂。去極二十一度,入尾八度。第二星曰少尉,去極一十八度半,入軫九度。第三星曰上輔,去極一十五度半,入翼四度。第四星曰少輔,去極一十六度半,入柳初度。第五星曰上衛,去極一十九度半,入參八度。第六星曰少衛,去極一十八度半,入昴九度。第七星曰上丞,去極二十度。入胃初度。 正座星:8顆 紫微左垣一 左樞,ι Dra 紫微左垣二 上宰,θ Dra 紫微左垣三 少宰,η Dra 紫微左垣四 上弼,ζ Dra 紫微左垣五 少弼,ν Dra 紫微左垣六 上衛,AF Dra 紫微左垣七 少衛,π Cep 紫薇左垣八 少丞,23 Cas 增星:11顆 上衛增一,β Cep 上衛增二,11 Cep 上衛增三,HIP 107230(78 Dra),仙王座 少衛增一,HIP 107995(79 Dra),仙王座 少衛增二,16 Cep 少衛增三,24 Cep 少衛增四,HIP 109434,仙王座 少衛增五,31 Cep 少衛增六,與少衛增五同 少衛增七,ρ Cep 少衛增八,τ Cep 少丞增一,YZ Cas 紫微右垣 星名:紫微垣(又曰紫宫、長垣、天營、旗星) 文獻記載:同紫微左垣 正座星:7顆 紫微右垣一 右樞,α Dra 紫微右垣二 少尉,κ Dra 紫微右垣三 上輔,κ Dra 紫微右垣四 少輔,d UMa 紫微右垣五 上衛,43 Cam 紫微右垣六 少衛,α Cam 紫微右垣七 上丞,HIP 15520,鹿豹座 增星:12顆 少尉增一,6 Dra 少尉增二,4 Dra 上輔增一,2 Dra 上輔增二,3 Dra 少輔增一,27 UMa 上衛增一,36 Cam 上衛增二,HIP 29997,鹿豹座 上衛增三,42 Cam 少衛增一,HIP 20266,鹿豹座 上丞增一,HIP 17884,鹿豹座 上丞增二,HIP 17587,鹿豹座 上丞增三,HIP 18505,鹿豹座 天一 星名:天一(一曰天乙) 文獻記載: 按《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右星南,為天帝之神,主戰鬬,知吉凶。 按《史記‧天官書》:紫宮前列,直斗口三星隨北端兌,若見若不,曰陰德或曰天一。 (注)正義曰:天一一星,疆閶闔外,天帝之神,主戰鬬。知人吉凶。(按天一一星陰德二星天官疑其為一) 按《漢書‧天文志》同。 按《晉書‧天文志》:天一星在紫宮門右星南,天帝之神也。主戰鬬,知人吉凶者也。 按《隋書》《宋史》天文志俱同。按《觀象玩占》:天一一星,在紫微閶闔門中右星之南,主戰鬬,又主天道,知人吉凶。 按《管窺輯要》:天乙一星,去極二十度半,入亢一度半。在紫微宮門右,天帝之神。主承天運,化治十二將。司戰鬬,知人吉凶。司寒暑往來之機。秋收冬藏之候。十二將者,一貴人,二騰蛇,三朱雀,四六合,五勾陳,六青龍,七天空,八白虎,九太常,十元武,十一太陰,十二太后。又按《星經》云:天乙一星,主王者之即位,《漱清考》:天乙在天為天帝神。在朝為最尊諸侯。即今總督十二團營者,管十二大將軍,司戰鬬。今之戎政,似與此合。 正座星:1顆 天一,i Dra 太一 星名:太一(一曰太乙) 文獻記載: 按《星經》: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天帝神,主十六神,知風雨、水旱、兵馬、饑饉、疾病、災害。天一星入軫十度,去北辰十五度半,太一星去北辰十一度。 按《史記‧天官書》: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 按《漢書‧天文志》同。 按《晉書‧天文志》:太一一星,在天一南,相近。亦天帝之神也。主使十六神,知風雨、水旱、兵革、饑饉、疾疫、災害所在之國也。 按《隋書‧天文志》同。 按《宋史‧天文志》:太一一星,在天一南,相近一度,亦天帝神也。 按《管窺輯要》:太乙一星,去極二十一度,入亢半度,在天乙南,亦天帝之神也。主承天運,化使十六神,知風雨、水旱、兵革、饑饉、疾疫、災害。《春秋合誠圖》云:紫微大帝,實太乙神精。正議云:太乙,天帝之別名。列伯莊云:太乙,天神之最尊貴者。宋太平興國六年,楚芝蘭言:按太乙神,皆天之尊,神行五宮,四十五年一移。二百二十五年而一周天,十六神,一子地主。二丑陽德。三艮和德。四寅呂申。五卯高叢。六辰太陽。七巽大炅。八巳大神。九午大威。十未天道。十一坤大武。十二申武德,十三酉太蔟,十四戌陰主。十五乾陰德,十六亥大義。又曰:太乙主十神,一五福,二君基,三臣基,四民基,五九炁,六大遊,七小遊,八四神,九天乙,十地一。《漱清考》:六壬一書用十二神,暗避子午卯酉四宮太乙。一書用十六神,多添乾坤巽艮四宮。兩書自有分別者,《星經》云:天乙太乙主王即位,太乙先知,主客勝負,至誠如神,所以首出庶物也。太乙除五宮不居,其八宮每三年一移,至二十四年一周天。若天目行十六神,陽局,遇朝乾坤,重一算。陰局,遇艮巽,重一算。每十八年一周,從天目算起,至太乙之前止,得主算之數,乾坤艮巽坎離震兌八宮為正神。戌亥丑寅辰巳未申八宮為間辰陰德。與乾各一數,離二數,艮三數,高叢四數,太蔟六數。大武與坤各七數。坎八數,巽九數,太乙天目在陽,算得偶為和,在陰,算得奇為和。所謂陽者,坎艮震巽北與東二方也。所謂陰者,離坤兌乾南與西二方也。自陰德至辰,為居天內。自巽至戌為居天外。 正座星:1顆 太一,HIP 66798,天龍座 內廚 星名:內廚 文獻記載: 按《星經》:內廚二星在西北角,主六宮飲食:后妃第宴飲,廚府也。 按《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俱不載。 按《晉書‧天文志》:西南角外二星曰內廚,六宮之飲食后妃夫人與太子宴飲。 按《隋書‧天文志》同。 按《宋史‧天文志》:內廚二星在紫微垣西南外,主六宮之內飲食及后妃夫人與太子燕飲。 按《觀象玩占》:內廚二星紫微垣外西南角,宮內飲食之府也。一曰后夫人飲食之廚也。 按《曆學會通》:內廚,六宮內飲食廚,為太子妃后飲宴。 正座星:2顆 內廚一,7 Dra 內廚二,8 Dra 增星:2顆 內廚增一,9 Dra 內廚增二,76 UMa 北斗 星名:北斗 文獻記載: 按春秋運斗樞,天文地理,各有所主。北斗有七星,天子有七政也。北斗七星所謂璇璣玉衡,以齊七政。杓攜龍角,衡殷南斗,魁枕參首,是謂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鄉,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繫於斗。第一天樞,第二璇,第三璣,第四權,第五衡,第六開陽,第七搖光,第一至第四為魁,第五至第七為杓,合而為斗,居陰布陽,故稱北斗。 按《星經》:北斗星謂之七政,天之諸侯,亦為帝車。魁四星為璇璣,杓三星為玉衡,齊七政,斗為人君,號令之主,出號施令,布政天中,臨制四方,第一名天樞,為土星,主陽德,亦曰政星也,是太子象。第二名璇,主金刑陰,女主之位。主月及法。第三名璣,主木及禍,亦名金星。第四名權,主火為伐,為天理伐也。第五名衡,主水為煞,助四時,旁煞有罪。第六名闓陽,主木及天下倉庫五穀。第七名瑤光,主金,亦為應星樞,入張一度,去北辰十八度,衡去極十五度,去辰十一度。 按《史記‧天官書》:北斗七星,所謂璇璣玉衡以齊七政。杓攜龍角,衡殷南斗,魁枕參首,用昏建者,杓杓自華,以西南夜半建者衡。衡殷中州河濟之間,平旦建者魁,魁海岱,以東北也。斗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鄉,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繫於斗。 (注)索隱曰:文耀鉤云斗者,天之喉舌。玉衡屬杓魁為璇璣。整長曆云北斗七星,星間相去九千里,其二陰星不見者,相去八千里也。尚書璇作璿,馬融云:璿,美玉也。璣渾天儀,可轉旋,故曰璣。衡其中橫筩,以璿為璣,以王為衡,蓋貴天象也。鄭元註大傳言:渾儀其中筩為璇璣外,規為玉衡者,是也。尚書大傳云:七政謂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所以為政也,人道正而萬事順成。又馬融注。尚書云:七政者,北斗七星,各有所主,第一曰主日法天,第二曰主月法地,第三曰命火,謂熒惑也。第四曰煞土,謂填星也。第五曰伐水,謂辰星也。第六曰危木,謂歲星也。第七曰罰金,謂太白也。孟康曰:傳曰:斗第七星,法太白,主杓斗之尾也。尾為陰,又其用昏,昏陰位在西方,故主西南斗。第一星法於日,主齊也,魁斗之首,首陽也。又其用在明,陽與明,德在東方,故主東北,齊分正義曰:杓,東北第七星也。華華山言,斗昏建用斗,杓星指寅也。杓,華山西南之地也。衡北斗衡言:北斗,夜半建用,斗衡指寅,殷當也。斗衡黃河濟水之間地也。北斗旦建用,斗魁指寅,海岱代郡也。言魁星主海岱之東北地也。隨三時所指,有前三建也。 按《漢書‧天文志》同。 按《淮南子‧天文訓》:日冬至,則斗北中繩日,夏至,則斗南中繩帝,張四維,運之以斗,月徙一辰,復反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終而復始。《本經訓》:取焉而不損,酌焉而不竭,莫知其所由出。是謂瑤光,瑤光者,資糧萬物者也。 (注)瑤光謂北斗杓第七星也。居中而運,歷指十二辰,摘起陰陽,以殺生萬物也。一說,瑤光,和氣之見者也。 按《大戴禮‧夏小正》:六月初昏,斗柄正在上,五月大火,中六月,斗柄正在上,此見斗柄之不當在心也。七月斗柄縣,在下則旦。 按《後漢書‧天文志注》:《星經》曰:璇璣者,謂北極星也。玉衡者,謂斗九星也。玉衡第一星主徐州,常以五子日候之,甲子為東海,丙子為瑯琊,戊子為彭城,庚子為下邳,壬子為廣陵,凡五郡。第二星主益州,常以五亥日候之,乙亥為漢中,丁亥為永昌,己亥為巴郡蜀郡牂牁,辛亥為廣漢,癸亥為犍為,凡七郡。第三星主冀州,常以五戌日候之。甲戌為魏郡、渤海,丙戌為安平,戊戌為鉅鹿、河間,庚戌為清河、趙國,壬戌為恆山,凡八郡。第四星主荊州,常以五卯日候之,乙卯為南陽,己卯為零陵,辛卯為桂陽,癸卯為長沙,丁卯為武陵,凡五郡。第五星主兗州,常以五辰日候之,甲辰為東郡、陳留,丙辰為濟北,戊辰為山陽、泰山,庚辰為濟陰,壬辰為東平、任城,凡八郡。第六星主揚州,常以五巳日候之,乙巳為豫章,辛巳為丹陽,己巳為廬江,丁巳為吳郡、會稽,癸巳為九江,凡六郡。第七星主豫州,常以五午日候之,甲午為潁州,壬午為梁國,丙午為汝南,戊午為沛國,庚午為魯國,凡五郡。第八星主幽州,常以五寅日候之,甲寅為元菟,丙寅為遼東、遼西、漁陽。庚寅為上谷、代郡,壬寅為廣陽,戊寅為涿郡,凡八郡。第九星主并州,常以五申日候之。甲申為五原、鴈門,丙申為朔方、雲中,戊申為西河,庚申為太原、定襄,壬申為上黨,凡八郡。璇璣玉衡占色,春青黃,夏赤黃,秋白黃,冬黑黃。 按《博雅》:北斗七星一為樞,二為璇,三為璣,四為權,五為衡,六為開陽,七為瑤光。樞為雍州,璇為冀州,璣為青兗州,權為徐揚州,衡為荊州,開陽為梁州,瑤光為豫州。 按《晉書‧天文志》:北斗七星在太微北,七政之樞機,陰陽之元本也。故運乎天中而臨制四方,以建四時而均五行也。魁四星為璇璣,杓三星為玉衡,又曰斗。為人君之象,號令之主也。又為帝車,主乎運動之義也。又魁第一星曰天樞,二曰璇,三曰璣,四曰權,五曰玉衡,六曰開陽,七曰瑤光,一至四為魁,五至七為杓,樞為天璇為地,璣為人,權為時,玉衡為音,開陽為律,瑤光為星。石氏云:第一曰正星,主陽德,天子之象也。二曰法星,主陰刑,女主之位也。三曰令星,主中禍。四曰伐星,主天理,伐無道。五曰殺星,主中央,助四旁。殺有罪。六曰危星,主天倉,五穀。七曰部星,亦曰應星,主兵。又一主天,二主地,三主火,四主水,五主土,六主木,七主金,又曰一主秦,二主楚,三主梁,四主吳,五主燕,六主趙,七主齊。 按《隋書‧天文志》同。 按《宋史‧天文志》:北斗七星,在太微北,杓攜龍角衡殷南,斗魁枕參首,是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海,以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乃七政之樞機,陰陽之元本也。魁第一星曰天樞,正星,主天,又曰樞為天,主陽德,天子象。其分為秦漢志,主徐州。二曰璇,法星,主地。又曰璇為地,主陰刑,女主象。其分為楚漢志,主益州。三曰璣,為人,主火,為令星,主中禍,其分為梁漢志。主冀州。四曰權,為時,主水,為伐星,主天理,伐無道,其分為吳漢志,主荊州。五曰玉衡,為音,主土,為殺星,主中央,助四方,殺有罪,其分為燕漢志。主兗州。六曰闓陽,為律,主木,為危星,主天倉五穀,其分為趙漢志,主揚州。七曰瑤光,為星,主金,為部星,為應星,主兵,其分為齊漢志,主豫州。又曰一至四為魁,魁為璇璣,五至七為杓,杓為玉衡,是為七政。第八曰弼星,在第七星右,不見漢志,主幽州,第九曰輔星,在第六星左,常見漢志。主并州。其色,在春青黃,在夏赤黃,秋為白黃,冬為黑黃。 按《觀象玩占》:北斗七星在紫微垣外,太微垣北,七政之樞機,陰陽之本元也。魁第一星曰天樞,二星曰璇,三星曰璣,四星曰權,五星曰衡,六星曰開陽,七星曰搖光。一至四為魁,亦曰璇璣,五至七為杓,亦為玉衡。杓指龍角,衡中南,斗魁枕參首,樞為天,璇為地,璣為人,權為時,衡為音,開陽為律,瑤光為呂,又為帝車,運乎中央而臨制四方,以建四時,均五行,定綱紀,為號令之主。 正座星:7顆 北斗一 天樞,α UMa 北斗二 天璇,β UMa 北斗三 天璣,γ UMa 北斗四 天權,δ UMa 北斗五 玉衡,ε UMa 北斗六 開陽,ζ UMa 北斗七 搖光,η UMa 增星:15顆 天樞增一,32 UMa 天樞增二,35 UMa 天樞增三,38 UMa 天璇增一,36 UMa 天璇增二,37 UMa 天璇增三,42 UMa 天璇增四,41 UMa 天璇增五,39 UMa 天璇增六,40 UMa 天璇增七,43 UMa 天璇增八,44 UMa 天權增一,74 UMa 天權增二,70 UMa 天權增三,73 UMa 開陽增一,g UMa,即為輔星,因與「輔」重複,故星數上不計入 開陽增二,82 UMa 輔 附北斗為一座 星名:輔星 文獻記載: 按《星經》:輔星像,親近大臣。 按《史記‧天官書》:輔星明,近輔臣親,彊斥小疏弱。 (注)孟康曰:在北斗第六星旁,正義曰大臣象也。 按《漢書‧天文志》同。 按《晉書‧天文志》:輔星傅乎開陽,所以佐斗成功,丞相之象也。 按《隋書‧天文志》:輔星傅乎開陽,所以佐斗成功也。又曰:主危正,矯不平。又曰:氶相之象也。 按《宋史‧天文志》:北斗第九星曰輔星,在第六星左,常見漢志,主并州。《晉志》:輔星傅乎開陽,所以佐斗成功,丞相之象也。其色在春青黃,在夏赤黃,秋為白黃,冬為黑黃。 按《曆學會通》:輔一星附北斗柄第六星近密,大臣之位。 正座星:1顆 輔,g UMa,※在《儀象考成》被認作為81 UMa,而g UMa則被取名為「開陽增一」 增星:3顆 輔增一,83 UMa 輔增二,84 UMa 輔增三,86 UMa 天槍 星名:天槍(一曰天鉞) 文獻記載: 按《星經》:天槍三星在北斗柄東,主天鋒武備,在紫微宮右,以御也。 按《史記‧天官書》:紫宮左三星曰天槍。 (注)索隱曰:詩緯云:天槍三星,主槍人。石氏星贊云:備非常之變也。正義曰:天子先驅所以禦兵。 按《漢書‧天文志》同。 按《晉書‧天文志》:天槍三星在北斗杓東,一曰天鉞,天之武備也。故在紫宮之,左右所以禦難也。 按《隋書》《宋史》天文志俱同。 按《觀象玩占》:天槍三星在北斗搖光之旁,一曰天鉞。天之武備,以守衛紫宮金星也。 正座星:3顆 天槍一,κ1κ2 Boo 天槍二,ι Boo 天槍三,θ Boo 增星:4顆 天槍增一,13 Boo 天槍增二,g Boo 天槍增三,39 Boo 天槍增四,i Boo 玄戈 星名:玄戈(一曰臣戈、天戈),清代用元戈之名是為避諱清聖祖之名玄燁。 文獻記載: 按《星經》:玄戈一星在招搖北,一名臣戈,入氐一度,去北辰四十二度。 按《史記‧天官書》:杓端有兩星,一外為盾天鋒。 (注)晉灼曰:外遠北斗也。在招搖南,一名玄戈。 按《漢書‧天文志》同。 按《晉書‧天文志》:招搖北一星曰玄戈。 按《隋書‧天文志》:玄戈一星,在招搖北,所主與招搖同。 按《宋史‧天文志》:天戈一星,又名玄戈,在招搖北,主北方。 按《觀象玩占》:玄戈一星,在北斗杓端,招搖之北,一曰天戈,主北方。 正座星:1顆 玄戈,λBoo 增星:2顆 玄戈增一,33 Boo 玄戈增二,h Boo 三公 星名:三公 文獻記載: 三公(按三公、三師兩座異名而象占則一,故不妨於重見) 按《星經》:三公三星在斗柄東,和陰陽,齊七政,以教天下人。 按《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俱不載。 按《晉書‧天文志》: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調七政,和陰陽之官也。 按《隋書‧天文志》同。 按《宋史‧天文志》:三公三星在北斗杓南及魁第一星西。一云在斗柄東,為太尉、司徒、司空之象。主宣德化,調七政,和陰陽之官也。 按《觀象玩占》:三公三星在北斗魁西,主燮,理陰陽,弼成機務。又曰三公三星在斗柄南,亦曰三師,主宣德化,調七政,和陰陽,皆天子之輔臣也。 正座星:2顆 三公一,已迭失 三公二,24 CVn 三公三,21 CVn 相 星名:相星 文獻記載: 按《星經》:相星在北極斗南,總領百司,掌邦教以佐帝王。安撫國家,集眾事,家宰之佐,入翼一度,去北辰三十一度。 按《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俱不載。 按《晉書‧天文志》:相一星在北斗南,相者,總領百司而掌邦教,以佐帝王安邦國,集眾事也。 按《隋書‧天文志》同。 按《宋史‧天文志》:相一星在北斗第四星南,總百司,集眾事,掌邦典以佐帝王。一曰在中斗文昌之南,在朝少師行太宰者。 按《觀象玩占》:相一星在北斗南,天之丞相也。所以總領百官,以佐帝王,安邦國,主衣服文章。 正座星:1顆 相,5 CVn 增星:3顆 相增一,HIP 59708(1 CVn),大熊座 相增二,3 CVn 相增三,11 CVn 天理 星名:天理 文獻記載: 按《星經》:天理四星,在北斗杓中,主貴人牢,為執法官。 按《史記‧天官書》,在斗魁中,貴人之牢。 (注)孟康曰:傳曰:天理四星在斗魁中,貴人牢。名曰天理。索隱曰:樂葉圖云,天理,貴人牢。宋均曰:以理牢獄也。 按《漢書‧天文志》同。 按《晉書‧天文志》:魁中四星為貴人之牢,曰天理也。 按《隋書》《宋史》天文志俱同。 按《觀象玩占》:天理四星在北斗魁中,執法之官,決獄之職,貴人之牢,巫咸曰:水官也。主司三公,糾貴臣。 正座星:4顆 天理一,HIP55060,大熊座 天理二,HIP 55797,大熊座 天理三,66 UMa 天理四,HIP 58259,大熊座 增星:1顆 天理增一,HIP 56035,大熊座 太陽守 星名:太陽守 文獻記載: 按《星經》:太陽守在相西北,王大臣將,備天下不虞事,入張十三度,去北極四十五度。 按《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俱不載。 按《晉書‧天文志》:太陽守一星在相西,大將大臣之象也。主戒不虞,設武備。 按《隋書‧天文志》同。 按《宋史‧天文志》:太陽守一星在相星西北,斗第三星西南,大將大臣之象。主設武備,以戒不虞。一曰在下台,北太尉官也。在朝少傅,行大司馬者。 按《觀家玩占》:太陽守一星在天相西,大臣大將之象。所以守衛天之宮備,守諸門,主武備,戒不虞。 正座星:1顆 太陽守,χ UMa 增星:1顆 太陽守增一,60 UMa 太尊 星名:太尊(亦名天尊) 文獻記載: 按《星經》闕,《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俱不載。 正座星:1顆 太尊,φ UMa 天牢 星名:天牢 文獻記載: 按《星經》:天牢六星在北斗魁下,貴人牢。 按《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俱不載。《晉書‧天文志》同。 按《隋書‧天文志》:天牢六星在北斗魁下,貴人之牢也。主愆過,禁暴淫。 按《宋史‧天文志》:天牢六星在北斗魁下,貴人之牢也。主繩愆禁暴。甘氏云:賤人之牢也。 正座星:6顆 天牢一,ω UMa 天牢二,57 UMa 天牢三,47 UMa 天牢四,58 UMa 天牢五,49 UMa 天牢六,56 UMa 增星:2顆 天牢增一,59 UMa 天牢增二,55 UMa 勢 星名:勢星 文獻記載: 按《星經》闕,《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俱不載。 按《晉書‧天文志》:太陽守西北四星曰勢,勢腐刑人也。 按《隋書‧天文志》同。 按《宋史‧天文志》:勢四星在太陽守西北,一曰在璣星北,勢腐刑人也。主助宣王命,內常侍官也。 按《曆學會通》:勢四星在太陽守西北,閹臣之象。 正座星:4顆 勢一,34 勢二,b 勢三,42 勢四,ο 增星:15顆 勢增一,35 LMi 勢增二,38 LMi 勢增三,32 LMi 勢增四,β LMi 勢增五,9 LMi 勢增六,6 LMi 勢增七,27 LMi 勢增八,28 LMi 勢增九,30 LMi 勢增十,36 LMi 勢增十一,37 LMi 勢增十二,HIP 53377(47 LMi),大熊座 勢增十三,46 UMa 勢增十四,43 LMi 勢增十五,44 LMi 勢增十六,與勢增十五同 勢增十七,與勢增七同 勢增十八,與勢增八同 勢增十九,與勢增九同 文昌 星名: 文獻記載: 按《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 (訂義)賈氏曰:先鄭以司中是三台,司命是文昌。今三台與文昌皆有司中司命,故後鄭不從。武陵太守星傳云:文昌宮六星,一上將,二次將,三貴相,四司命,五司中,六司祿。又云:三台名天柱。上台司命為太尉,中台司中為司徒,下台司祿為司空。天府若祭,天之司民司祿而獻民數穀數,則受而藏之。 (訂義)鄭鍔曰:攷小司寇之職,孟冬祀,司民獻民數于王,王拜受之以圖國用,則祭司民獻民數,小司寇之職,春官司祿之職缺,其祭司祿之神,或同司民之祭,歟司民軒轅之角星,司祿文昌宮之星,又云下台,為司祿,祿之言穀也。 按《星經》:文昌六星如半月形,在北斗魁,前天府主營計天下事。其六星各有名六司法大理。 按《春秋》:文耀鉤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宮為六府。(按《文耀鉤》與《史記》註互異) 按《史記‧天官書》:斗魁戴筐六星曰文昌,宮一曰上將,二曰次將,三曰貴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祿, (注)索隱曰:文耀鉤云:文昌宮為天府,孝經援神契云:文者,精所聚昌者,揚天紀輔拂並居以成天象,故曰文昌宮。《春秋元命苞》云:上將建威武,次將正左右,貴相理文緒,司祿賞功進士,司命主災咎,司中主佐理也。 按《漢書‧天文志》:斗魁戴筐六星曰文昌宮,一曰上將,二曰次將,三曰貴相,四曰司命,五曰司祿,六曰司災。 按《晉書‧天文志》: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天之六府也。主集計天道,一曰上將大將軍,建威武,二曰次將尚書,正左右。三曰貴相太常,理文緒。四曰司祿司中,司 隸賞功進德。五曰司命司怪太史,主滅咎。六曰司寇大理,佐理寶。所謂一者起斗魁前,近內階者也。 按《隋書‧天文志》同。 按《宋史‧天文志》: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紫微垣西。 按《觀象玩占》:文昌六星在紫微垣外,北斗魁前,如筐形。天之六府也。主集計禍福,明天道,經緯天下。《天官書》曰:斗魁戴筐六星曰文昌,六司之會計也。起北斗魁前,近內階第一星為上將,主建威武,二星曰次將,主正左右。次三星為貴相,主理文緒次四星曰司命,主賞功進德。次五星曰司中,主文過詰咎。次六星曰司祿,主佐理大寶。黃帝占曰:文昌者,天府之離宮也。 按《曆學會通》:文昌在北斗魁前,天之六司,主集計天道。第一曰大將軍,主建威武,第二曰次將,主尚書左右丞。第三曰貴相,主太常卿,均禮樂。第四曰司祿,主 賞罰功能。第五曰司命司怪,主占風雲氣候,第六曰司法,主刑法。 正座星:5顆 文昌一,已迭失 文昌二,ν UMa 文昌三,φ UMa 文昌四,θ UMa 文昌五,f UMa 文昌六,e UMa 增星:7顆 文昌增一,28 UMa 文昌增二,HIP 47965,大熊座 文昌增三,21 UMa 文昌增四,26 UMa 文昌增五,HIP 45836(37 Lyn),大熊座 文昌增六,HIP 45974(39 Lyn) ,大熊座 文昌增七,SY UMa 文昌增八,已迭失 內階 星名:內階 文獻記載: 按《星經》:內階六星在文昌北,階為明堂頭。 按《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俱不載。 正座星:6顆 內階一,ο UMa 內階二,c UMa 內階三,6 UMa 內階四,h UMa 內階五,b UMa 內階六,17 UMa 增星:9顆 內階增一,19 Lyn 內階增二,18 Lyn 內階增三,24 Lyn 內階增四,30 Lyn 內階增五,29 Lyn 內階增六,已迭失 內階增七,π2 UMa 內階增八,A UMa 內階增九,π1 UMa 內階增十,τ UMa 三師 星名:三師(一作三公,實有别) 文獻記載: 按《星經》闕,《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俱不載。 按《晉書‧天文志》: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調七政,和陰陽之官也。 按《隋書‧天文志》同。 按《宋史‧天文志》:三公三星在北斗杓南。及魁第一星西,一云在斗柄東,為太尉、司徒、司空之象。在魁西者名三師,皆主宣德化,調七政,和陰陽之官也。 按《觀象玩占》:三公三星在北斗魁西,主燮理陰陽,弼成機務。又曰三公三星在斗柄南,亦曰三師,主宣德化,調七政,和陰陽,皆天子之輔臣也。 按《曆學會通》:三師星即三公之位,在北斗魁西,主調七政,宣德化,和陰陽。 正座星:2顆 三師一,ρ UMa 三師二,已迭失 三師三,σ1 UMa 增星:1顆 三師增一,σ2 UMa 八穀 星名:八穀 文獻記載: 按《星經》缺,《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俱不載。 按《晉書‧天文志》:五車西,八星曰八穀,王候歲。 按《隋書‧天文志》同。 按《宋史‧天文志》:八穀八星在華蓋西,五車北一曰在諸王西,武密曰:主候歲豐儉。一稻,二黍,三大麥,四小麥,五大豆,六小豆,七粟,八麻,甘氏曰八穀。在宮北門之右,司親耕,司候歲,司尚食。 按《觀象玩占》:八穀八星在紫微西蕃之外,五車之北,華蓋之西,主候歲豐凶,土官也。一主稻,二主黍,三主大麥,四主小麥,五主大豆,六主小豆,七主粟,八主麻。 正座星:8顆 八穀一,δ Aur 八穀二,ξ Aur 八穀三,26 Cam 八穀四,14 Cam 八穀五,7 Cam 八穀六,9 Aur 八穀七,11 Cam 八穀八,TU Cam 增星:32顆 八穀增一,4 Cam 八穀增二,6 Cam 八穀增三,5 Cam 八穀增四,與八穀六同 八穀增五,HIP 28385,御夫座 八穀增六,與八穀二同 八穀增七,29 Cam 八穀增八,28 Cam 八穀增九,24 Cam 八穀增十,18 Cam 八穀增十一,16 Cam 八穀增十二,15 Cam 八穀增十三,12 Cam 八穀增十四,β Cam 八穀增十五,19 Cam 八穀增十六,21 Cam 八穀增十七,23 Cam 八穀增十八,30 Cam 八穀增十九,37 Cam 八穀增廿,40 Cam 八穀增廿一,1 Lyn 八穀增廿二,3 Lyn 八穀增廿三,8 Lyn 八穀增廿四,10 Lyn 八穀增廿五,4 Lyn 八穀增廿六,2 Lyn 八穀增廿七,5 Lyn 八穀增廿八,6 Lyn 八穀增廿九,14 Lyn 八穀增卅,15 Lyn 八穀增卅一,13 Lyn 八穀增卅二,11 Lyn 八穀增卅三,9 Lyn 八穀增卅四,45 Aur 傳舍 星名:傳舍(一曰水官) 文獻記載: 按《星經》:傳舍九星在華蓋奚仲北,近天河,主賓客之館。 按《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俱不載。 按《晉書‧天文志》:傳舍九星在華蓋上,近河。賓客之館。 按《隋書‧天文志》同。 按《宋史‧天文志》:傳舍九星在華蓋上,近河。賓客之館主北使入中國。 按《觀象玩占》:傳舍九星在紫微宮外,華蓋上,近河。戍賓客之館舍也。主備奸使,一曰水官也。 按《管窺輯要》:傳舍九黑星,距西第四星去極二十八度,入胃五度,在華蓋上,近河賓客之館。亦為驛亭。蘇鶚曰:傳者以木為之,長一尺五寸,書符其上。又以一版偕封,以御史印章所以為信。乘傳者依乘符傳而行,若今之使者持節耳。師古者以車謂之傳車,後有置單馬謂之驛騎。 正座星:8顆 傳舍一,HIP 117371 傳舍二,16 Cas 傳舍三,已迭失 傳舍四,RU Cas 傳舍五,55 Cas 傳舍六,HIP 13665,仙后座 傳舍七,HIP 16228,鹿豹座 傳舍八,HIP 16281,鹿豹座 傳舍九,HIP 16292,鹿豹座 增星:4顆 傳舍增一,13 Cas 傳舍增二,HIP 18488,鹿豹座 傳舍增三,HIP 19968,鹿豹座 傳舍增四,HIP 19018,鹿豹座 天廚 星名:天廚 文獻記載: 按《星經》:天廚六星在紫微東北維,近傳舍北,百官廚,今光祿廚象之。 按《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俱不載。 按《晉書‧天文志》:紫微垣東北維外,六星曰天廚,主盛饌。 按《隋書‧天文志》同。 按《宋史‧天文志》:天廚六星在扶筐北,一曰在東北維外,主盛饌,今光祿廚也。 按《觀象玩占》:天廚六星在紫微垣外,天子百官之廚也,主御膳。 按《曆學會通》:天廚造饌,百牢之所。 正座星:6顆 天廚一,δ Dra 天廚二,σ Dra 天廚三,ε Dra 天廚四,ρ Dra 天廚五,e Dra 天廚六,π Dra 增星:2顆 天廚增一,55 Dra 天廚增二,65 Dra 天棓 星名:天棓 文獻記載: 按《星經》:天棓五星入氐一度,去北辰二十八度。 按《史記‧天官書》:紫宮右五星曰天棓。 (注)索隱曰:天棓五星,主棓人。石氏星讚云:備非常之變也。正義曰:天棓五星,天子先驅,所以禦兵。 按《漢書‧天文志》:紫宮右四星曰天棓。 按《晉書‧天文志》:天棓五星在女床北,天子先驅也。主分爭與刑罰藏兵,亦所以禦兵,亦所以禦難也。槍棓皆所以備非常也。 按《隋書》《宋史》天文志俱同。 按《觀象玩占》:天棓五星在紫微垣外,女床東北,天子之先驅,所以禦難,備非常也。主禁暴,防不虞,又主爭訟。 正座星:5顆 天棓一,ξ Dra 天棓二,ν2 Dra 天棓三,β Dra 天棓四,γ Dra 天棓五,ι Her 增星:8顆 天棓增一,ν1 Dra 天棓增二,30 Dra 天棓增三,z Her 天棓增四,y Her 天棓增五,與天棓二同 天棓增六,與天棓增一同 天棓增七,74 Her 天棓增八,χ Her 天棓增九,μ Dra 天棓增十,26 Dra